11月3-5日,“2018相预未来:新文明城市与可持续发展论坛”在北京召开。本次论坛由清华大学全球可持续发展研究院(以下简称“sdg研究院”)、韩国与时斋研究院联合举办。联合国前秘书长、博鳌亚洲论坛理事长、潘基文世界公民中心理事长潘基文,清华大学校长邱勇,联合国前副秘书长、sdg研究院联席院长吴红波,清华大学副校长兼教务长、sdg研究院理事长杨斌,与时斋研究院院长李光宰等多位国际组织代表、政府官员与高校教授,以及全国300多人次观众共同出席本次论坛。
陈旭与嘉宾合影
论坛开幕前,清华大学党委书记、校务委员会主任陈旭会见了联合国前秘书长潘基文与夫人一行。
开幕式现场
11月4日上午,本次论坛在京拉开序幕,邱勇致欢迎辞,与时斋研究院理事长李宪宰致开幕辞,延世大学校长金用学致贺辞。
清华大学校长邱勇致辞
邱勇指出,本次论坛聚焦未来城市和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代大城市与工业文明协同共生,同时也是大量生产、大量消费、高密度发展模式的聚集地,是加剧不可持续性危机的核心原因。城市是经济与社会活动的中心,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讲,只有城市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才会有国家乃至全球的可持续发展。清华大学积极参与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推进和落实,主动开展与可持续发展相关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积极促进在可持续发展目标领域中的经验交流与理念传播,希望能够为推动全球的可持续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随后,潘基文,国务院参事、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前副部长仇保兴先后发表主旨演讲。
潘基文作主旨演讲
潘基文表示,工业文明所衍生的大城市是现今全球不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原因。为解决不可持续性危机,其提出“富有创造力的新文明城市”的概念——以创造力为新文明城市的核心,并借助数字技术与东西方价值融合,携手富有影响力的创造性组织,共同创造新文明城市。他希望中国能在建设新文明城市的道路上发挥引领角色。
仇保兴作主题演讲
仇保兴谈到,要实践健康城镇化,关键在于发挥城市规划的轨道作用,并以火车头来比喻城镇化,城乡规划就是轨道,这个轨道要修得精密、合理,方向要正确,这样城镇化才能健康发展。
随后,论坛分别开展专题论坛、特别对话、平行论坛等多元化环节。与会嘉宾分别从新文明城市的概念与创建、数字化时代对新文明城市的挑战与机遇、可持续的城市与发展中的政策协同、数字技术为生活与城市带来的变化等重要议题开展讨论。
吴红波发言
其中,吴红波表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政府部门的政策协调。生态城市是一种全新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建设要求资源、环境、经济、社会与人的发展相协调,实现良性和可持续发展。中国的生态城市建设不仅能解决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求,也将为广大亚非国家的可持续城市化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杨斌致辞
11月5日的论坛在清华大学主楼后厅召开,杨斌致开幕辞。他指出,城市不仅是人类居住、工作、教育、生活的聚集地,更是全球直面经济、社会、环境三大可持续发展挑战的缩影,是未来全球各国落实联合国2030议程的重要起点。希望通过本次论坛深入探讨并加强“城市”与“可持续发展目标”之间的联系,并寻求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逐步把该议题成果纳入各国未来城市规划当中,为各国落实2030议程中的城市建设者提供政策建议。
三方签署合作备忘录
为进一步推动落实城市可持续发展,潘基文世界公民中心、韩国与时斋研究院、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三方共同签署合作备忘录,为未来共同开展城市可持续发展领域的研究工作、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等奠定了重要基石。
当天,潘基文为清华学子带来精彩演讲,分享了自己从梦想成为一名韩国外交官、国家领导者,到成为第八届联合国秘书长的心路历程,鼓励每位清华学子都应心怀梦想、敢于追逐梦想,拓宽眼界与提升全球视野,积极面对与解决人类目前面临的挑战。
联合国前副秘书长、潘基文世界公民中心理事金垣诛,国际汽车联盟会长让·托德(jeantodt),韩国浦项科技大学校长金道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前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irinabokova),中美绿色基金会主席、国家发改委发展规划司前司长、城市与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前主任徐林,玉溪市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德华,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清华大学sdg研究院联席院长薛澜等出席会议。
供稿:清华大学全球可持续发展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