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十届提案中国·全国大学生模拟政协提案大赛于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举办。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22级博士生王印琪、杨翱翔、朱绍嘉以及马克思主义学院2023级博士生李招澎提出的《关于提升基层街道突发自然灾害应急响应能力的提案》从全国98所高校1130份提案中脱颖而出,获得“北京市优秀提案”,以第一名的成绩荣获大赛一等奖,创造了清华大学在该赛事中的最好成绩。
提案中国·全国大学生模拟政协提案大赛是由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北京市人民政协理论与实践研究会、外交学院主办的一项竞赛活动,致力于搭建起理论联系实际、校园联系社会、个人联系国家、制度联系群众的平台,通过引导在校大学生模拟政协委员身份,将自己所学知识与实地调研结合,撰写模拟提案,体验国家政治生活。
获奖队伍合影
一根“电话线”连起“大课堂”
丰台区和义街道和义东里第三社区的办公室里,社区书记正给来自清华大学社会实践支队的研究生们介绍接诉即办工作。看着厚厚的、泛黄的工作手册,王印琪接过电话,主动请缨和社区工作者一起实地办件,“您好!我是第三社区工作者王印琪,本次的件由我为您处理,感谢您的支持!”。
一根小小的“电话线”,牵扯着千头万绪,牵挂着千家万户,也牵引着研究生们走出校园里的“小教室”,走进社会实践的“大课堂”。
为了解决居民投诉的漏雨问题。实践支队的研究生们顶着高温、爬着“老破小”的居民楼,一边和工人们了解施工难点、探讨方案,一边还通过街道联系丰台区有关部门申报危险楼体建设专项资金。研究生们在实践中感受着最真实的百姓生活、做着最接地气儿的社区工作。
实践支队上门办件
在和社区书记的交流中,王印琪了解到,楼栋的漏雨问题是社区最为头疼的问题之一。
一是每到暴雨天气,社区经常接到居民关于漏雨的投诉。二来解决漏雨问题需要较长工期,难以在接诉即办规定的考评周期内完成。为完成考评任务,社区不得不投入更多人力物力,因而难以预留足够人手应对暴雨期间的突发事件。
王印琪汇报实践成果
在学校的学生社会实践成果展和研究生社会实践总结会上,王印琪代表实践支队汇报了在和义街道的实践经历。支队扎实的实践工作赢得在座师生一致肯定,获评了社会实践银奖支队和金奖个人。
但是萦绕王印琪心中的是临走前社区书记对他说的一句话,“你们是公共管理专业的研究生,看看能不能帮我们分析分析,想想解决办法”。
言者恳挚,听者动容。王印琪对和义街道漏雨问题的介绍吸引了同班同学杨翱翔的注意。在从事应急管理研究的他看来,“接诉即办”的考核评价制度提升了为人民服务的水平,但是可能忽视了一些特殊情境下基层的应急响应需求。
“公共管理是一门以问题为导向的学科,我们是不是可以尝试分析一下问题的成因?最好能够给出一些解决办法。”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杨翱翔找来王印琪、朱绍嘉和李招澎一同商量。一番探讨下来,他们觉得通过组队参赛的方式或许可以让问题得到上级政府的更多关注。
一份“小提案”聚焦“真问题”
一拍即合,说干就干。社区工作者的殷切期待成为队员们参赛的最大动力来源。
参赛队员开展调研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在和义街道党工委书记、清华大学2005级校友刘博涵大力的支持下,队员们借着学期中社会实践的机会再次来到和义街道的社区,按照定性研究方法课上教过的思路开展调研。
通过查阅街道工作日志、走访社区书记和部分受灾居民,队员们逐渐意识到,制约基层应急管理能力的原因是上级部门对资源禀赋差异化的基层街道实施了固定标准化的考评标准。
尽管队员们知道,认识到问题并写出来就等于解决了一半。但是,如何用平时学到的学术型知识撰写应用型的提案成了摆在队员们面前的新问题。在和全国政协的提案范例进行对比之后,四位博士生发现提案初稿无论是主体性还是专业性都不够突出,站位也不够高,一时间竟有了“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慨。
经过一番联系,团队找到了长期在全国人大工作的徐海清老师担任指导老师。在徐老师的指导下,团队成员认识到了初稿的不足,决心通过更为翔实的调研完善既有的提案。
从北京海淀到通州,从山东滨州到浙江诸暨,队员们带着课堂上的“有字之书”走进田野,在跟基层工作者、街坊邻里的交流中学习着“无字之书”。当纵横的阡陌化为胸中的丘壑,脚下的“万里路”也就成了笔下的“万字书”。
参赛团队讨论提案
一场“微协商”共话“身边事”
好事多磨,队员们精心打磨的提案得到了评委的高度评价。接下来他们又将迎来一个新的挑战。
为了让更多的青少年走进政协,赛事组委会安排了北京市京源中学高二年级的桂宁同学作为“临时队员”加入了队伍,希望参赛的大学生队员带领中学生感受政协提案的形成过程,了解我国民主政治协商制度,提升协商能力。
参赛队员与桂宁一同答辩
为了帮助桂宁同学理解提案内容,跟随团队一起上台答辩,四位博士生们使出了浑身解数。
来自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李招澎一边给桂宁介绍模拟政协的赛制和团队的调研历程,一边深入浅出地讲解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相关知识。
从事应急管理研究的杨翱翔则是结合提案内容给桂宁介绍“接诉即办”的北京经验和新时代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作为博士生讲师团讲师的王印琪分享了从“全民讲师计划”中学到的演讲方式和答辩技巧。
有着辩论经验的朱绍嘉则语重心长地对桂宁说,“协商座谈不是无原则的辩论,要抓住对方角色的特点,有理有据地回复”。作为海归留学生的他分享了自己在调研过程中的所见所闻和递交入党申请书的心路历程。
经过一番讨论,参赛队员们达成了共识:参赛的目标不是获得荣誉,而是借此平台向各位政协委员表达观点,更重要的是通过实践感受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内涵。
模拟协商比赛现场
在模拟协商比赛现场,来自5所高校代表队的队员围绕“预制菜进校园”议题进行模拟协商。在此过程中,来自清华大学代表队的杨翱翔按照团队充分准备的协商策略,结合参与教育安全课题学到的知识,模拟“教育局校园安全处负责人”,有理有据地向评委和观众阐述了立场和观点,赢得了在场听众的一致认可,也向政协委员们展现了新时代清华学子参政议政的风采。
解决真问题,真解决问题。比赛的结束并不是问题的结束,和义街道面临的难题还需要更多的清华学子参与其中帮忙解决。在此背景下,清华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与丰台和义街道党工委共同建立了清华大学和义街道“初心服务站”,动员来自不同专业的清华研究生到和义街道,结合自身专业服务基层民生、解决实际问题,在实践中发挥专长、在奉献中擦亮初心。
唯有通过行动上的“问渠”,才能获得思想上的“活水”。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一贯主张将校园内的“思政小课堂”与校门外的“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擦亮“明德为公”的院训,借助广大校友提供的实践资源,引导在校研究生去到基层一线,在“第二课堂”上好社会实践的“必修课”,把对祖国血浓于水、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贯穿学业全过程、融汇在事业追求中。
“科研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实践中形成的真知变成论文,当党和人民需要的真博士、真专家”。清华大学研究生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科研工作者的谆谆嘱托,矢志扎根中国大地,做党和人民需要的真学问。
供稿|研工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