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第九届国际发展与全球治理论坛暨全球可持续发展研讨会,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以下简称“公管学院”)召开。本次会议以“全球发展倡议促进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为主题,由公管学院国际发展与全球治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国际所”)与清华大学全球可持续发展研究院联合英文期刊china & world economy与global public policy and governance共同举办。
会议邀请到多位学术界的重要专家学者发表主旨演讲,围绕议题展开深入探讨与交流。同时,分论坛邀请到近十位中青年学者围绕“全球发展倡议促进可持续发展目标研究”和“可持续发展背景下的全球发展倡议研究”两个主题来探讨全球发展倡议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互动关系,发表真知灼见。
嘉宾合影留念
会议开幕式由公管学院国际所所长高宇宁副教授主持。清华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苏世民书院院长薛澜教授、公管学院院长朱旭峰教授、外交部国际经济司鲁梅副司长分别致辞。
薛澜强调了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重要性,该项议程已成为国际社会、国家政府共促全球繁荣与福祉的行动方案,也成为世界各国面向未来的发展共识,中国政府也一直给予高度重视并全力落实。当下全球政局多变,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推进放缓,在此背景下,中国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正是巩固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这一全球共识的重要举措。他表示,本次会议聚焦“全球发展倡议促进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点命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学理意义。
薛澜致辞
朱旭峰回顾了2021年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大会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倡议指出要加快落实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构建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为响应全球发展倡议,公管学院致力于国际发展与全球治理的自主知识体系建设,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二级学科建设。本次会议以“全球发展倡议促进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为主题,邀请多位专家学者发表真知灼见,凝聚学术共识,期望为以全球发展倡议为代表的国际发展与全球治理研究贡献智慧和力量。
朱旭峰致辞
鲁梅介绍了习近平主席提出全球发展倡议的时代背景、丰富内涵及推进落实进展。指出全球发展倡议将加快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推动落实2030年议程的“加速器”。期待与会专家及所在机构深化可持续发展、国际发展合作及全球治理研究,积极参与全球发展倡议合作,共同落实2030年议程,为全球发展事业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鲁梅致辞
会议主旨发言环节上半场,由公管学院国际所所长高宇宁副教授主持。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宋锦发表了题为“发展水平与发展权利”的主旨演讲。她表示,当下全球国家的发展表现出复杂性特征,对评估发展水平和界定发展权利提出了新的学术挑战。此外,发展权利和义务在全球范围内是不均等的,特别体现在国际谈判和经济援助的分配中。国际组织和各国政府在评估和支持发展时应当采取更加综合和科学的方法,从而确保全球发展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
宋锦作主旨演讲
公管学院教授楚树龙作了题为“世界新兴产业发展竞争及治理”的主旨演讲。他强调,美方提出的“中国新能源产能过剩论”是一种战略打压,中国新能源产能是否过剩应基于全球需求来评估,而全球市场对新能源产品的需求仍有较大增长空间,目前的“过剩”更多是来自美国关税等战略限制。在新能源产业的治理方面,中国应通过世贸组织等多边工具来应对非市场竞争行为,推动建立公平竞争的国际市场。
楚树龙作主旨演讲
中国农业大学国际发展与全球农业学院院长、人文与发展学院教授徐秀丽,以“国际发展体系的四个前沿趋势”为题分析了当前国际发展体系的新变化和新挑战:第一,国际发展的全球公益性减弱,服务单个国家利益的外交性增强;第二,国际发展资金投放人道主义化和短期危机应对化,导致面向未来长期发展的赤字持续加剧;第三,全球发展治理加速演化,由原来吸纳新兴金砖国家,演变成加强与“小”全球南方国家之间的联系;第四,传统单向“趋同”模式终结,侧重双向多向学习借鉴的新型“趋同”模式仍在不断进化。她运用“问题-主体-机制”框架,分析了国际发展体系中存在的全球发展赤字问题,政府、政府间国际组织、社会组织、私营部门、大学智库等多元主体深度参与,传统范式与新范式交织等特征。
徐秀丽作主旨演讲
研讨会主旨发言环节的下半场,由公管学院国际所副所长李应博副教授主持。
公管学院访问教授、名古屋大学经济学院特聘教授薛进军作了题为“新质生产力与可持续发展”的学术演讲,指出新质生产力提出背景是当前国际环境的巨大变化和国家发展的特定要求,疫情后的中国经济需要新的发展动力和引擎。他利用发展经济学阐释了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分析了新质生产力的生产函数,提出了绿色增长模型的思路,强调基础科学研究是新质生产力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颠覆性的技术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主要推动力,绿色企业家是创新的主体。新质生产力也应该对标双碳目标,利用合理预期理论预测和应对日益增加的不确定性,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薛进军作主旨演讲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周立发表了题为“谁来养活21世纪的世界?”的主旨演讲,回顾了自90年代起围绕中国粮食与人口问题的讨论,通过详实数据揭示了中国已经成功解决自身粮食问题,取得了巨大的农业发展成就。同时通过丰富的调研案例,表明如今全球许多地区尤其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和南亚,仍面临严重的粮食短缺问题的典型事实。为此,中国正积极寻求通过国际合作和经验分享来帮助其他国家解决粮食问题,致力于通过绿色技术等提高全球粮食生产效率和可持续性。
周立作主旨演讲
北京大学长聘副教授、公共性发展金融项目组首席专家徐佳君,作了题为“公共性发展金融助力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主题报告,介绍了中国正在引领公共性发展金融在全球范围内复兴,但主流经济学尚未对公共性发展金融开展系统深入的研究。她介绍了带领团队建立的全球首个公共性发展金融机构数据库(http://www.dfidatabase.pku.edu.cn/),这为实践导向的学术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数据支持。同时进一步强调了公共性发展金融在推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中可以发挥作用的三个着力点:提供长期资金以弥补基础融资缺口、发展绿色金融以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支持普惠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以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
徐佳君作主旨演讲
英文期刊china&world economy编辑、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常殊昱助理研究员,英文期刊global public policy and governance编辑、复旦大学全球公共政策研究院范梓腾研究员,分别就刊物基本情况、国际影响力、发展情况、订阅和下载情况等方面进行了宝贵分享。
常殊昱进行期刊介绍
范梓腾进行期刊介绍
高宇宁、李应博主持开幕式及主旨演讲环节
下午两个分论坛分别展开。与会的中青年学者围绕“全球发展倡议促进可持续发展目标研究”“可持续发展背景下的全球发展倡议研究”两大主题,进行了深入的主旨探讨、成果分享和交流。
“全球发展倡议促进可持续发展目标研究”分论坛由公管学院张芳副教授主持,公管学院国际所所长高宇宁副教授高宇宁、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常殊昱担任点评嘉宾。公管学院博士生崔镇关、尉煜桐,北京师范大学世界经济系博士生班元浩,公管学院博士后李嘉欣,分别以“‘先予后取’:进口博览会的出口效应研究”“全球经济治理框架下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一个系统评估指标体系及初步结论”“bridging the off-site innovation transformation: exploring the influence of geographical distance and ps&t through technology-product relatedness”“消失的利润:进口竞争与企业避税”“全球价值链嵌入与多产品企业的出口产品策略”为题进行了分享。
“可持续发展背景下的全球发展倡议研究”分论坛由公管学院助理教授孟丽君主持,公管学院副教授桂天晗、复旦大学全球公共政策研究院研究员范梓腾担任点评嘉宾。公管学院博士生陈颖,公管学院硕士生宋皓昕、何哲逸,公管学院博士后李轶瑶,分别以“数据监管与数字贸易发展——基于全球跨境数据流动监管的实证研究”“对外绿色援助对中国获国际政治支持的影响”“通过教育改善性别平等:来自中国义务教育法实施的证据”“support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rough multi-dimensional interactions: a dea-based spatial analyses”为题进行了分享。
张芳、孟丽君担任分论坛主持人
高宇宁、常殊昱、桂天晗、范梓腾担任分论坛点评人
分论坛嘉宾
供稿丨国际所、清华sdg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