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下午,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政治与公共政策研究所公共政策讲堂第4期学术沙龙活动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620会议室举行。美国内布拉斯大学奥马哈分校公共事务与社区服务学院院长、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美国公共行政学会(aspa)候任主席、美国国家公共行政学院研究员john r. bartle以"innovation in public management"为题进行了讲座。沙龙活动由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长聘副教授朱俊明主持。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彭宗超在讲座前致欢迎辞。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王有强、蓝志勇,副教授钟玮、魏文池、张芳,美国乔治亚州立大学安德鲁·杨公共政策学院副教授陈灿,美国加劳德特大学公民领导力、商业与社会变革学院终身轨助理教授孙昊,以及来自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四十余名师生参加了此次活动。
活动现场
彭宗超致辞
在讲座阶段,bartle教授分享了他在公共管理领域的多年经验和最新研究成果。创新不仅是引入新技术或策略,更是在组织内部建立支持创新的文化和制度、转变创新思维。在公共管理领域,推动创新需要改变传统的工作模式和思维惯性。这一过程涉及到跨部门合作、法规调整以及新的管理实践,且存在预算不足、政治阻力、缺乏创新文化等问题的限制。在实践中,可以通过跨部门沟通、公众参与、提高透明度等策略加以克服。真正的创新应当能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政府的服务效率和质量,而不仅仅是发生形式上的变化。
john r. bartle教授作讲座
bartle教授进一步以其参与的创新项目作为案例分享了政府创新理念。在重新设计城市基建融资的案例中,其通过引入私人资本的参与,改变了传统由政府单方面提供资金的模式。在数据分析与城市交通优化的案例中,其通过交通流量的规则理解来调整信号灯系统和公共交通调度,显著提高了交通效率。
朱俊明主持讲座
魏文池作点评
在点评阶段,魏文池副教授对bartle教授的内容从多个角度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他认为,bartle教授从财务、合作、政治、组织支持等多个角度对绩效管理创新进行分析,为我们提供了多视角下的绩效管理创新的深刻见解,对学术研究和实践操作都有极强的指导意义。通过加强领导力、优化组织行为和管理流程,组织可以实现更有效的绩效管理。
结合自身研究和中国的实践经验,魏文池副教授对该内容进行了中国情境下的扩展。在美国,创新的推动更多依赖于开放的管理环境和自下而上的沟通。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地方政府官员的主要动机是通过出色的绩效来获得晋升。近年来,由于法律环境的变化,官员们更倾向于避免风险,这种动机变化对创新提出了新的挑战。在这种环境下,如何激励政府部门进行创新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在中国的智慧政府建设案例中,市民可以通过手机终端拍照上传问题,政府及时响应和解决。该过程需要对信息接收、分发、处理、反馈等多个阶段进行流程梳理,以确保高效、快速、准确地解决问题。这与美国的创新政府建设路径存在差异。在研究中,我们可以通过对这种差异进行比较和分析,进而挖掘中美之间的制度文化基础,实现更好的创新管理。
在问答与交流阶段,蓝志勇教授、王有强教授、孙昊博士分别从创新案例分析、学科交叉创新、性别平等与创新等角度进行了提问和交流。
蓝志勇发言
蓝志勇教授认为,创新涉及到对既有体系、制度的反思和新规则的构建,该过程需要综合考虑现实情境下的复杂因素,以期实现目标和价值的统一。bartle教授认为,在公共管理创新中,公平、效率、目标和可持续性等价值都是相关的,每一个都可能对实际操作产生影响。多价值、多目标的统一是学科发展的基础内涵。
王有强发言
王有强教授认为,公共管理学科的创新发展需要借鉴其他学科的前沿成果,在实践和理论方面参考先进理念,实现学科协同发展。bartle教授认为,在学科交叉方面,公共管理的知识来源多元且统一。公共管理的使命是通过政府行动促进社会进步,无论是经济学的视角、社会学的视角,还是心理学的视角,只要有助于实现这一目标,就应该加以采用。
孙昊发言
孙昊博士认为,美国现有的性别平等议题在预算编制、投资建设等领域均有所反映。这种倾向与本次讲座的政府创新管理主题之间存在一定的共性。bartle教授认为,在性别平等领域,现有制度安排对于推动性别平等投资存在一定倾斜。这一点恰是美国创新制度的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反馈和回应。同时,相关程序同样适用于其他形式的社会公平投资,为政府回应社会关切提供渠道。
活动结束后,彭宗超代表学院与bartle教授互赠礼物。与会人员在学院合影留念。
john r. bartle教授向学院赠送礼物
彭宗超代表学院回赠海报
参会教师合影
供稿丨政策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