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后、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助理研究员王红帅在《社会学研究》2023年第6期刊发论文《地方规划权的建构与评估——基于双重差分与动态qca的实证研究》。论文考察了规划之于发展的宏观因果效应,对国家治理的规划逻辑进行了讨论。
论文提要
本文考察了地方规划权中规划自主性之于绩效改进的宏观因果效应。鉴于既有研究对规划有效性的认知缺乏理据实证,本研究以“十一五”和“十二五”两期规划数据(2006-2015)为基础,运用双重差分与引入时间因素的多时段qca和tsqca方法,系统检验了自主增设公共服务类规划指标的实际效果。研究发现,自主设定规划指标能够对中长期绩效改进产生积极作用,且越到规划后期,指标的约束力越强;虽然从短期看规划不必然带来绩效改进,但如果缺乏长期规划,绩效改进将“事倍功半”。本文对规划权进行了初步的建构与评估,对国家治理的规划逻辑进行了讨论。
主要贡献
本文在理论上延伸了关于国家治理权力观的讨论。从权力视角建构关于有效治理的理论是组织社会学关心的主要议题之一。从权力和资源的关系来看,既有文献关注到在不同场域中的权力既是关系现象,也是分配现象,若将权力视为可以用于分配和分割的资源,基于经验性的合理的资源配置是促进有效治理的前提。然而,在以五年规划为代表的高线目标领域,规划权力的有效性一直缺乏相应的理论解释。本文在辨析控制权、治理权和规划权差异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规划权的理论含义,并在识别规划自主性的基础上完成了对规划有效性的评估,指出了规划自主的激励机制和规划自主有效的作用机制,即国家治理的规划逻辑,为组织社会学权力观的演进贡献了新的权力视角和分析概念。就方法而言,既有规划评估的量化研究探究的都是“设定一个指标”的作用,而本文关注到了指标设定背后的行为差异,对实证模型进行了精细设置,同时引入了带时间因素的前沿定性比较分析法,不仅扩展了tsqca在模糊集中的应用,也以非对称性观念实现了对规划作用的全面解读。
本文系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第72批面上资助“中长期规划的有效性:制度分析与实证策略”(2022m721787)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王红帅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后、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原文刊发
王红帅:《地方规划权的建构与评估——基于双重差分与动态qca的实证研究》,《社会学研究》,2023年第6期。
全文链接:
http://shxyj.ajcass.org/magazine/show?id=88517
供稿丨科研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