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以来,中国部分农村地区的公共事物出现衰败现象,其根源在于农村集体行动能力的下降。如何理解农村集体行动能力的下降及其影响机制,是学术上很有价值的一个问题。劳动力从农村向城市大规模流动是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农村的特色现象之一,尽管之前文献已经有尝试论述劳动力外流对集体行动能力下降的重要影响,但很少有对劳动力外流影响的机制进行严谨的实证检验和理论解释。
针对这一研究主题,我院王亚华教授和广西大学区域社会治理创新研究中心、公共管理学院苏毅清助理教授,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eduardo k. araral教授合作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ecology and society发表论文“migration and collective action in the commons: application of social-ecological system framework with evidence from china”。研究基于社会生态系统(ses)框架和集体行动理论,采用中国原始调查数据和iv-oprobit、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分析了劳动力外流对公共事物集体行动的负面影响及五种中介机制,且资源依赖和领导力约占总效应的三分之二。研究结果有助于更好的理解城市化与农村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也为更好的振兴农村集体行动能力提出了政策建议。
文章介绍
论文利用诺贝尔经济学得主埃莉诺·奥斯特罗姆教授提出的社会生态系统(social-ecological system,ses)框架,建立适合分析中国情境下农村集体行动的分析框架(见图1),检验劳动力外流这一现象影响农村集体行动的机制和逻辑。
实证研究利用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2016年农村调查数据,以灌溉系统作为农村集体行动的研究对象,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检验,结果发现:劳动力外流在我国农村地区的灌溉集体行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且产生了显著的抑制效应。劳动力外流对农村集体行动的影响主要通过四项中介因素,包括降低村庄公共领导力、减弱农户的社区归属感、减小农户对农业的依赖性、以及弱化农户的社会资本,进而阻碍了农村集体行动的开展(如图2)。
论文通过实证研究系统揭示了劳动力外流导致农村集体行动能力下降的机制,也展示了ses框架在诊断复杂社会生态系统中的能力。此项研究将具有发展中国家特色的劳动力外流现象,与国际集体行动理论进行链接,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国际集体行动理论。研究揭示的劳动力外流影响农村集体行动的内在机制,为乡村振兴和乡村治理政策的制定提供了理论参考。
研究结论
本研究的主要贡献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研究验证了劳动力外流对农村集体行动产生了显著的负面影响,且这种影响主要通过四条机制路径:农业资源依赖性、领导力、社会资本和社区归属感,其中农业资源依赖和领导力贡献了总效应的近三分之二。
第二,研究论证了ses框架是对复杂、多变量、非线性、跨区域和动态的全球社会生态系统进行实证研究的有用工具。
第三,研究解释并检验了劳动力外流如何影响公共事物集体行动的五种机制。
第四,研究采用了来自中国20个省份1985个家庭的原始调查数据,为全球提供了中国案例经验。
作者简介
王亚华(第一作者)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副院长,中国农村研究院副院长
苏毅清(通讯作者) 广西大学区域社会治理创新研究中心、公共管理学院助理教授
eduardo k. araral 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教授
原文链接
wang, y., y. su*, and e. k. araral. 2022. migration and collective action in the commons: application of social-ecological system framework with evidence from china. ecology and society 27(1):36.
期刊简介
ecology and society是生态学和可持续发展研究领域的国际权威学术期刊(sci&ssci双收录),也是国际公共事物(commons)研究最重要的旗舰刊物之一,2020影响因子(jif 2020)为4.403,近5年影响因子5.275,致力于探讨人类行为与生态环境交互作用、当代社会、经济、文化、政策制定和实施等学术前沿问题,是涵盖环境科学与生态学、社会学、经济学及相关学科的跨学科出版物。
供稿 | 科研办、农研院
排版发布 | 发展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