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与王志东、张朝阳、丁磊一样是中国互联网最早一批弄潮者之一,曾经作为全国大学生的旗帜被全国宣扬;他在大学里就是国内著名咨询公司的总经理助理、若干网站的网站总监;他在创业过程中曾拒绝过要求苛刻的1000万美金风险投资;他前后在清华大学求学8载,一口气拿下工科学士、法学学士、公管硕士三个学位;他作为公管学院建院后最早一批入学者,参加高校改革、科技创新、863、973、国家创新工程、乃至国务院的中长期科技规划等一批批国家部委研究课题……后来,在公管学院组织的一次贵阳之行后,他彻底震撼了,怀着一份理想他回到了安徽,致力于做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公共决策类杂志。他是谁?他就是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00级硕士校友,安徽省公共政策咨询服务中心常务副主任、《决策》杂志社副总编辑——钟军先生。
忆往昔峥嵘岁月
钟军于2000年到2003年师从公管学院苏俊教授进行科技政策发面的学术研究工作,现在每年都会抽出时间回公管学院看看,今年的清华大学99周年校庆,我们有幸采访到返校的钟军师兄。谈及公共管理学院近十年的发展,钟军师兄感慨良多,他说,公管学院给自己留下深深的烙印,不仅是学识上的进步,更是人生志趣的提升。他深深感谢公管诸多老师的谆谆教诲。回忆公管初建之时,十多位老师与40多位研究生寄居在一层楼里,到如今数十位老师办公于宽敞明亮的学院大楼,学院无论是在硬件、软件上都是发展速度迅猛,无论是学术研究、培训课程还是院友工作都是开展得有声有色。十年的发展既让师兄欣喜也让其感动骄傲。
青春激扬,挥斥方遒
钟军在大学期间有过难忘的创业经历,最初起源其实是为了解决自己的生计,不再让父母为其操劳,为此他散发过广告,做过资料光盘,而后作为中国最早的一批网民,他敏锐的觉察到互联网时代的未来机遇,1997年,凭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和执着,他与同学自学编程技术,在宿舍楼内架起了网站──化云坊,为16#宿舍楼提供服务。1998年,他与同伴一同发起创立易得方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并担任网站总监,在硅谷梦想的召唤之下,他与同事们没日没夜的工作着,青春激扬,他们是当时中关村的精神贵族。
他们的努力也换来了收获,公司后来成功融资1000多万,公司规模一度达到了100多人,在公司的快速发展之下他们也曾拒绝过1000万美金的融资,而这时的钟军还只是一位在校学生。因为这些创举,他曾经作为全国大学生的旗帜在全国范围内宣传。
然而新世纪互联网风云突变,互联网的泡沫席卷中国,钟军的公司坚持了三年但最终还是没有熬过互联网的寒冬。但是钟军师兄至今仍然非常感谢那一段创业经历,虽然创办公司没有给他们任何一个人留下什么资产,但他们获得了同龄人无法获得的经历,对于人生而言,经历就是最大的财富。他是这么形容那个互联网冬天的:“经历了寒冬,我们就不再害怕寒冷。”
而之后,师兄也正式凭着这份韧劲一路走来。
贵阳之行,终身难忘
钟军师兄本科毕业后,转入公共管理学院学习,他们与老师们一起探索学院课程设置和培养模式,公管学院“明德为公”的院训也正是当年建院之初的这帮学生和老师一同讨论而得。在此期间,对钟军影响深远的一件事情发生在公管学院。2001年,钟军去贵州进行社会实践,到了贵阳,之前一直从事it创业的钟军初到贫困地区,他被彻底震撼了。钟军之前从没想过,由于房屋紧张农民会和生猪挤在一起,从来没有想到过这里小孩会7年没有洗过头,也没有想过在占贵州省会贵阳市区在2001年还有茅草房——这对钟军的思想产生了很大的触动,之前在繁华京师创业的他从来没有想过中国这片大地上还有这样一些层次不同的状况,中国的大地上还有许多需要关注和帮助的地方。为此他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道路,开始思考人在哪里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用钟军师兄自己的话说:“人活着需要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这些事情不一定是对自己有意义,人要学会在一定程度上为别人或者为需要你的人活着,为了可以体现价值的事情活着,在这些经历的过程中,你本身自然也会获得价值,获得生活的愉悦。能为尽量大范围的人或者从积极、正面的角度为社会做一些自己应该做的一点事情,无论是否眼下会有人理解,也无论是否会有什么馈报,要相信这一切迟早会都被人知晓,被人想起。”
产业报国选择联想
为此,钟军在毕业之后抱着产业报国的信念,放弃了很多外企优厚的待遇,进入了民族品牌联想集团。起初他在主产品部门任项目经理,负责将公司的主要产品策划推广到终端客户,不同于原来创业过程中自上而下的思考方式。钟军师兄在联想接受了业务层面的极佳锻炼,获得了国际先进的项目管理经验。后来他调入联想集团战略研究所,负责公司宏观战略的研究和设计,在此期间作为联想代表,与科技部、信息产业部进行了一些重要合作工作。
钟军还直接参与了联想集团收购ibm的这起中国企业最大的国际并购案件。在这里,他学到了如何用企业有效的规则制度办事,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最高的工作效率,以实现一种长远可持续的企业发展机制。虽然他在联想的工作很出色,也参与了一系列重要的项目,但他始终觉得生活中还缺少一些东西,贵阳之行的触动仍让他念念不忘,“人活着为了什么?难道仅仅是房子、车子、票子,可以说,毕业一年多的我对这些好像也就从来没有过什么太多的感觉。”师兄开始想着为自己寻梦另一个方向。
回归安徽,致力公共服务
一个偶然的机遇,他结识了一些在安徽生活工作的朋友,与他们的交流让他很有触动。“是的,为什么不能为安徽人做点什么呢?我也是安徽人,我应该尽我所能为安徽做点什么。”钟军师兄思考着在中部崛起的背景之下,自己的所学可以在安徽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于是,他放弃了北京的工作回到了安徽。提及此事,钟军师兄是这么说的:“为了自己的理想,人是需要舍,才能得的。只要达到自己的理想,哪怕仅仅是能达到自己理想的一种可能,都需要去百分白的争取。现实不允许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理想去设计自己,所以如果你有这样的机会,你觉得你可能有这样的机会的时候,就一定要把握住这样的机会。”
回到安徽之后,钟军来到安徽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决策》杂志社,依托政府强势咨询机构的智囊优势解读决策,致力于做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公共决策类杂志。5年之后,钟军已是安徽省公共政策咨询服务中心常务副主任,《决策》杂志社副总编辑。关于未来,他言语平和,目前想着更多的是把整个平台搭建好,把团队培养好,更好把公共政策咨询服务中心和《决策》杂志打造成一个公共政策的信息采集和思想加工基地。
为实现这一目标,钟军和他的团队做了很多工作,包括与国家行政学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等进行合作,推动公共政策咨询服务中心的咨询、培训工作的开展;为安徽省各地市做“十二五”的规划研究;邀请发达地区领导和国内外学者在安徽省举办发展论坛,拓展本地官员的思想理念。钟军说,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的私人物品已经增长很多了,但是公共物品还显得不足。公共物品的不足一方面需要我们思考如何获得更多的公共物品,即如何加强供给,另一方面,则是需要我们讨论如何完善公共物品的分配机制。而未来,这也是钟军师兄致力思考的方向。
浓情寄母校学子
钟军强调了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方式,他正是在赴贵阳的那次调研中对中国基层的国情有了直接而深刻的认识。他说,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尽力把它做得更好,每天都一小步、一小步踏踏实实做好。钟军师兄每天都思考自己能否坦然、是否对得住自己。生活中更多是需要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把自己置于事外往往能看得更透更清。另外师兄也勉励我们清华学子要保持踏实勤奋的传统,少说话,多做事,把事做好,多观察,多学习。
对于职业发展,钟军师兄强调我们要把自己放在能发挥更大作用的地方,年轻人视野应该放得更开阔一些,对于中国各个地方也是非常渴求我们优秀人才的。一个人,只要是正直的,有知识的,勤勉踏实的,未来就一定会有很多很大发展空间的,我们青年也一定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努力去行动而不是跟着媒体炒作走。 【撰稿】明亮